9 2005岁末中国电影盘点 :篇一上 | 下一篇: 北美(好莱坞)最有影响力电影制... : |
本日志标题:中国电影百年华诞   [2005-12-30] |
中国电影已经过了一个世纪,暂且记下中国电影史上的之最吧。 中国第一部影片《定军山》 100年前,也就是1905年,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购置了一台电影摄影机,他把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请到了摄影机前,拍摄了《定军山》的几个片断。史书上记载,拍摄此片是为了谭鑫培的五十大寿。开设在文化人云集的琉璃厂地区的丰泰照相馆,他的老板任庆泰与梨园界的名伶们交往非常密切,而且经常为他们拍摄照片。所以,当任庆泰尝试拍摄电影的时候,无论是从个人的喜好,他和京剧演员们的密切关系,还是从社会上对于谭鑫培的热捧,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市场的需求,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拍摄这个题目。 随着影片《定军山》的拍摄,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电影。而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则成为了第一位男演员。 中国第一位女演员:严珊珊 1913年,在香港主持“我镜剧社”的黎民伟,利用该剧社的文明戏布景和演员,以“华美影片公司”的名义拍摄了故事片《庄子试妻》,片长3本,是《蝴蝶梦》中的“扇坟”一段。影片由黎民伟自己编剧并反串扮演女主角庄子之妻;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扮演扇坟的婢女一角。她因此成为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。此后,她还演出过《和平之神》、《五女复仇》、《再世姻缘》等影片。1928年息影。 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公司:亚细亚影戏公司 如果为中国早期电影划定界限的话,那么1909无疑是关键性的一年。这一年,中国电影界有两件大事发生,一是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失火,二是本杰明·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正规性的电影公司——亚细亚影戏公司。 值得一说的是,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,却暗中验证着中国电影在地域上的首次重心转移,由威严排场的帝都北京转向开放且市井化的上海。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:《难夫难妻》 1913年,由亚细亚电影公司出资、发行,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的电影《难夫难妻》,开始了中国电影用镜头讲述故事的历程。影片由郑正秋编剧,张石川、郑正秋两人导演,由于当时有男女不能同台的规矩,片中的女角也都由男演员充任。根据当时资料记载来看,《难夫难妻》制作简陋,但它是中国电影传奇鼻祖张石川与郑正秋踏入电影事业的第一步。 从仅有的文献看,《难夫难妻》是中国第一部有编剧,开始讲故事的电影。《难夫难妻》的剧本是郑正秋根据他家乡潮州的乡俗风情撰写而成。《难夫难妻》虽然情节简单,剧本只有1000多字,但毕竟是郑正秋专门为影片创作的,所以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编剧。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:《劳工之爱情》 《劳工之爱情》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国产故事片。影片描写了水果商向医生女儿求爱的故事,反映了上世纪初中国城市平民的生活。这部20分钟的故事短片,是租借意大利商人劳罗的玻璃棚摄制的。 当时,从商业角度考虑,以赢利为目的,影片迎合了小市民的口味,这跟导演张石川不无关系。作为“明星”主持人的张石川,认为明星公司拍片,只能“处处惟兴是尚,以冀博人一乐,尚无主义云。”郑正秋在这部影片里,不但任编剧,而且还任主演,也足以证明郑正秋是位电影艺术探索上的勇士。 在《劳工之爱情》中,他借助准确的形体动作,把一个不谙世事而又有点迂腐的旧式郎中,表现得惟妙惟肖,很令观众同情。 中国第一部“武侠”影片:《火烧红莲寺》 1928年张石川、郑正秋拍摄的这部电影带动了中国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,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,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,“武侠”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,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。 《火烧红莲寺》掀起的是第一次武侠片热潮,之所以盛行主要还是各电影公司基于商业上的考虑;第二次成规模的热潮,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港台地区,此时的电影人充分意识到了电影是高风险、投机性的商业产品,由胡金铨所代表的“文人武侠”到张彻强调男性情义的暴力武侠,导演的风格化展示越发凸显;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国内地,从1983年《神秘的大佛》开始,《武当》、《神鞭》等影片随后,到《少林寺》时成就了这次高潮的最高峰;第四次热潮,发生在80年代末。 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:《歌女红牡丹》 1930年底,中国第一部蜡盘发声有声影片《歌女红牡丹》在上海摄制成功。《歌女红牡丹》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、百代东方公司收音、民众国产有声电影公司出品。编剧:洪深(化名庄正平),导演:张石川,摄影:董克毅,由胡蝶(饰红牡丹),王献斋(饰无赖丈夫),夏佩珍(饰金姑娘),龚稼农(饰富商)主演。《歌女红牡丹》耗资十二万元,历时半年的拍摄历尽艰辛。 1931年1月下旬,《歌女红牡丹》在明星大戏院试映,3月3日在光陆大戏院招待各界,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。由于是中国第一部国语对白的有声片,片未开映,座已告满,盛况空前。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:《寻兄词》 1930年电影《野草闲花》中阮玲玉与金焰演唱的《寻兄词》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,从那时候开始,10多年间,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都参与了电影音乐的创作,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灿若明星的曲子。 《野草闲花》的插曲,在电影中是角色表演的歌剧的唱段。导演孙瑜自己作词,其弟孙成璧作曲,电影主演阮玲玉和金焰两人合唱,事先灌录成蜡盘唱片,影片放映时配合画面现场放出。 《渔光曲》的成功促使电影制造商把目光投向了电影歌曲,一大批电影歌曲和电影一起开始流行,在早期电影还没有更多娱乐手段的前提下,电影歌曲作为一种最简单、最直接的道具为电影的商业成功铺平了道路。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影片:《渔光曲》 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,故事片《渔光曲》获得荣誉奖。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故事影片。 《渔光曲》的故事发生在旧中国东海渔村一个贫苦善良的渔民家里。徐福被渔霸欺压剥削得一贫如洗。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,他的妻子生下了双胞胎——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,为了养活一家老小,徐福到海上打鱼,不幸葬身大海。 《渔光曲》在上海公映后,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轮演了40多天,而一般的影片也就演10天左右。这部影片感动了不同阶层的人,许多人都会唱电影中的主题曲。由安娥作词、任光作曲的主题歌《渔光曲》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。 《渔光曲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。这种真实的人生,得益于编导对生活的真切感受。 中国香港电影的“第一次” 香港电影的第一次放映活动,是在1897年4月26日,莫里斯·萨维特教授于香港大会堂放映电影招待新闻界。 第一次商业性电影放映,则是由美国人麦顿在1899年间开始的。最初放映电影是在各式各样露天场合。在1900年间,电影进入南方的戏院,是作为粤剧的随从登上剧场舞台的。在“大戏”演完之后,以“奇巧洋画”招揽观众。这时市场上放映的都是法国、美国等欧美国家的电影短片。 这时,一个在美国旧金山、波特兰和西雅图等地投资电影放映业的美国人本杰明·布拉斯基,前往中国开设电影公司。他就是1909年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戏公司的老板。当年,他和香港的电影发烧友们—黎北海、梁少坡、黄仲文,拍摄了故事短片《偷烧鸭》。这是香港本地电影的开始。 而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电影,则是1913年由布拉斯基出资拍摄的故事短片《庄子试妻》。《庄子试妻》是明清传奇剧本《蝴蝶梦》中的一则故事。讲庄子假死,化作楚国王孙公子,向其妻求爱,以试探其妻是否贞洁。影片由中国电影拓荒者黎民伟任编剧兼饰庄妻,黎北海任导演兼饰庄子,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婢女,当时舞台鲜有男女同台演出,严珊珊便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女演员。影片被布拉斯基带到好莱坞放映,成为中国第一部“输出”的电影。 p.s.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,中国电影博物馆也已开放,有机会要去看看 http://www.bjrt.gov.cn 在百度搜索完整的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内容,或者用Google搜索相关的更多内容 |
By [cnbruce] at 13:09:01 | 评论 [0] | 浏览 [20282] | TrackBack| 返回顶部 |
9 2005岁末中国电影盘点 :篇一上 | 下一篇: 北美(好莱坞)最有影响力电影制... : |
About Comments |
此篇日志暂时没有相关的说明和评论。:) |